【学思践悟十九大】让政绩和政德交相辉映
欧阳辉
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同志提出要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并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政德”。这对领导干部既是谆谆教诲,又是激励鞭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领导干部真抓实干呈现新气象、开拓创新展现新作为,既要讲政绩,又要讲政德,让政绩和政德交相辉映。
政绩是政德的社会实践和客观体现,政德是政绩的道义评价和价值目标。领导干部的政绩离不开政德的保障和支撑,脱离政德讲政绩,就有可能背离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容易滋生一些有始无终的烂尾工程、华而不实的形象工程。同样,领导干部的政德也离不开政绩的体现与表达,脱离政绩讲政德,就会成为流于形式的空洞说教,容易出现一些冠冕堂皇的纸面道德、坐而论道的表面文章。领导干部避免此类问题,必须始终把政绩与政德统一起来,既追求符合政德的政绩,又修炼彰显政绩的政德。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有的领导干部却难以将二者很好地统一起来。在一些人看来,政绩是硬指标,为官一任、政绩显赫,提拔有希望,群众看得见,还能留个好名声。而政德是软指标,考评不好量化,群众不太计较,政绩突出自然“一俊遮百丑”,政德上不出大的问题就行了。这种看法是片面的,也是十分有害的。重政绩、轻政德往往容易滋生政绩冲动,导致政德出轨,进而引发“蝴蝶效应”、带来严重后果。事实证明,领导干部只有始终把政绩和政德统一起来,使之相得益彰,才能交相辉映。
重绩又重德,选贤任能,是中华民族选人用人的优良传统。我们党的干部政策历来是既重视考绩又重视考德。选用和考核干部的标准,主要看其能否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完成党交给的任务,即综合考量干部的政绩与政德。习近平同志强调,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把好干部标准落到实处。用人导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领导干部是否重视政德、怎样创造政绩。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好干部标准,推动各地区各部门褒奖和重用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不提拔“清茶报纸二郎腿,闲聊旁观混光阴”之人,极大净化了党风政风,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称赞。
历史和实践证明,从政者常修为政之德,才可能创造出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政绩。习近平同志指出,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领导干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就要铸牢理想信念、锤炼坚强党性,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强化宗旨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恪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自觉践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承诺,做到心底无私天地宽;慎独慎初慎微慎欲,严格约束自己的操守和行为。
既要讲政绩,又要讲政德,要求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习近平同志强调,功成不必在我并不是消极、怠政、不作为,而是要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既要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既要做显功,也要做潜功,不计较个人功名,追求人民群众的好口碑、历史沉淀之后真正的评价。树立正确政绩观,离不开高尚的政德观。只有常修为政之德,自觉摆正个人政绩与党的事业、人民利益之间的关系,为党和人民多做工作、多作贡献,才能取得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政绩。
“做官先做人,从政德为先。”领导干部追求什么样的政德,就会创造出什么样的政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领导干部只有以高尚的政德投入到统筹推进“四个伟大”中去,敢于并善于作为和担当,才能取得有口皆碑的政绩。
客网微视
- 客网航拍
- 倩你一句话
- 客网航拍
- 倩你一句话
- 客网视频
- 客网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