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上与寨下

2018-03-07 16:14  来源:365亚洲备用链接-赣南日报

  “逢山必有客”,在赣南莽莽群山之间,分布着无数客家古村落,在这些村落中,许多都有名为“围上”“围背”“围内”和“寨下”“寨背”“寨内”的小地方。我所在的小村“林头”也不例外,同样有“围上”和“寨下”两个地方。

  赣县北隅的林头村是一个有600余人口的小村,位于千年流淌的鹭溪河畔,依山傍水,整个村落呈南北走向分布于后龙山山麓。在其后龙山东北方位的山坡上,有一长约60米,宽约40米的方形围。围墙高约3米,系以竹片、杉木为墙筋,黏土夯实,厚达80厘米的坚实墙体。因年代久远,风雨侵蚀,围墙高矮不齐,残缺不全,墙面凹凸不平。墙头长满竹子、野蔷薇及茅草等,枝条和藤蔓或在墙头高高挺立,或依墙面垂挂,布满大半个墙面,似乎在告诉人们围墙之古老。缘自这一“围”的存在,村子后龙山这一东北方位的山坡被村民称为“围上”。

  与围上隔河相望,有一座山,名曰磨盘山,此山脚北侧沿河堤方向的旱地、水田及山坡一概称为“寨下”。寨,意为旧时驻军之营地。此“寨”指的是磨盘山山顶。磨盘山山体呈圆台形,分上下两段,形如石磨,自鹭溪河畔拔地而起,山势陡峭,几乎垂直,实为易守难攻之地。下段与上段交接处为一环形大沟,虽因历史久远,大沟已近乎淤平,但仍依稀可辨,此沟实属古代环山而挖的战壕。山顶呈圆形凹陷,现在还可见一些石块和陶瓷瓦片。由此可见,这正是旧时驻军之寨。其山下名为“寨下”可谓名副其实。

  客家围屋是赣南客家人同宗聚族而居的集中式住宅,具有居住与防御双重功能,如龙南的关西围、燕翼围等。林头这个由唐代德宗时期(780一805年)曾任虔州刺史的龚亳自龚公山迁至此地开基定居的村落,其所建围上之“围”与周边众多村落建于村子边缘之“围”类似,同坐落于村落中央的围屋不同,不具有住屋之功能。据村里老人说,在上世纪50年代,围内是村民耕种的稻田,但之前,此围内曾有过卧室和小仓库、小厨房,平时无人居住。主要有战争发生或火灾、地震等灾害来临时,作为村民的应急避难所之功能。一旦发生战争,村民便带上粮食衣物,携幼扶老进入铜墙铁壁式的围内,关上围门,严格把守,交战双方就不得进入作为平民避难场所的围内,从而让村民能较安全地度过危险时期。联想到现在大小城市都会专门建立或指定学校操场、广场、田径场等为市民应急避难场所,不得不佩服我们客家先人强烈的安全意识和非凡的智慧。

  村里还有“围福”“围禧”两个名字的传说,在一个春夏之交的夜晚,一场暴雨从傍晚下到深夜,村里不少低矮处的房屋出现险情,各家各户只好留下男人护屋抗洪,其他人披着蓑衣,戴着斗笠进入地势高排水快的围内。惊恐之中,有两名孕妇在围内分娩。一夜之间,族内新添两个男娃,次日又雨过天晴。举族欢喜,长辈为两男娃分别取名为“围禧”“围福”。

  碧波荡漾的鹭溪河流淌在寨下的磨盘山脚下。磨盘山所在地理位置既在林头村旧时的村口,也是进入其东侧邻村吉塘的一个关隘。据《赣县志》记载,清代嘉庆年间及之前,鹭溪河河面宽广,水流平稳,盛行小舢板,江西境内南来北往的客商乘小舢板经鹭溪河自万安县良口入赣江,则可绕开赣州下游事故频发的赣江十八滩,鹭溪河成了较为繁忙的交通水道。沿鹭溪河还有一条陆路也通良口。这水陆交通要道同时也成了盗匪出入之通道。磨盘山便成了阻挡盗匪进入林头及吉塘两村的战略要地。在该山头安营扎寨,由两村青壮汉子携带粮油菜蔬、防御器械,乘小舟渡过鹭溪河登山,食宿于山头之寨,日夜驻守,共同抵御盗匪。若有悍匪强盗自水道或陆路而来,寨上驻守的汉子便凭借居高临下的位置,用火铳、土炮、石块等攻击,必将把来犯者击垮,让其葬身于鹭溪河,保证林头、吉塘两个村落的安宁。

  曾听老辈讲述林头与吉塘两村龚陈两姓联姻之佳话。在驻守山头的汉子中,有龚姓与陈姓两名身强力壮的小伙,不仅武艺高强,且都手足勤快,乐于助人,每次要搬运货物,他俩都自告奋勇下山,风雨无阻,划小船至对岸,将货物运到寨下,再肩挑背扛上山。两人深得众人喜爱。两位长者主动为两小伙的婚事牵线做媒,林头村一龚家闺女嫁给了吉塘村这名陈家小伙。吉塘村一陈家姑娘与林头村这名龚家小伙缔结百年之好。自此两村龚陈联姻一直延续至今。

  从整体上看,两处可相互呼应的制高点上的“围“与“寨”,一处为避难场所,一处为防匪抗盗之地,功能相互补充。鹭溪河两岸视野开阔,路人远远便能望见,也让一些有自知之明或弱小盗匪望而生畏,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如今,围上之围前建有一所小学,孩子们每天快乐地来此上学,琅琅读书声与欢歌笑语在围上飘荡。磨盘山的寨下橙红桔绿,稻丰鱼肥。鱼翔浅底的鹭溪河依然泛起浪花一路北去。但每当在赣南山区的一个个古村落听到或讲起“围上”“寨下”“围内”“寨背”这些古老又熟悉的地名时,便会想到,它见证了客家先人保护族人、防盗抗匪的一段历史,记载了客家先辈的聪明智慧,讲述了客家先人生存的艰难。

编辑:钟雅欢
365亚洲备用链接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3001 ICP备案/许可证号:赣ICP备05000929号-1
关于本网 联系电话:0797-8101732 新闻宣传质量监督电话/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97-8101732
365亚洲备用链接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3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