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都草鞋在中国起源很早,历史久远,可算是中国人的一项重要发明。它最早的名字叫“扉”,相传为黄帝的臣子不则所创造。
于都打草鞋制作技艺。肖继岳 摄
于都草鞋的制作比较简单,工具有木槌、腰带、弧形的腰杆、撬耙、撬棍、码子、草鞋耙、木凳、稻草、黄麻等,工具准备好后,开始打草鞋:用黄麻揉成粗绳、细绳,再选择长而坚韧的稻草洗净、晾晒并用锤子捶松软,用草鞋耙勾住木凳前端。准备就绪,人跨坐在木凳中间,用腰带从腰后往前套住腰杆,再用腰杆中间的铁丝钩钩住麻绳,麻绳的另一端套在草鞋耙上,这就可以开始编织草鞋了。先打鞋草鼻,再打草鞋身,最后打草鞋跟。打到适当的位置,还要添上草鞋眼和耳。打时双手将原料搓紧,从左向右、又从右向左,如穿梭一般,一股一股地打上去。打上二寸光景,就用撬耙和草鞋耙配合打紧,同时用木槌敲打草鞋边。但不可用力过大。若力气大于绳索承受量,即会断裂,那就麻烦了。打好后取下在石头上锤软,最后用剪刀修整一下即可。
于都打草鞋制作技艺。肖继岳 摄
于都草鞋既利水,又透气,轻便,柔软,防滑,而且十分廉价,还有按摩保健作用。特别是夏天走长路,穿上草鞋清爽凉快,软硬适中,步履敏捷,两脚生风,给人一种惬意感;雨天穿着它,既透水,又防滑;冬雪天内穿一双棕袜子,外套满耳子草鞋,既保暖,又防滑,如遇冰溜子上路,再套上铁制的脚码子,就方保无事。
(资料由赣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