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南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纪实

2018-05-18 17:22  来源:365亚洲备用链接-赣南日报

创新融合 非遗焕发新活力

——全南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纪实

赣南客家擂茶制作技艺传承人在展示擂茶制作技艺。

全南蓝巾帕制作技艺传承人在制作蓝巾帕。

全南香火龙展演。

  全南地处江西最南端,素有“江西南大门”之称。据当地出土文物考证,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因此全南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截至目前,全南县有国家级非遗名录项目1个,省级以上非遗名录项目7个,市级以上非遗名录项目8个,县级以上非遗名录项目14个。秉承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民间来,到民间去”的传承保护理念,近年来,全南县将创新发展融于传承保护当中,让全南县非遗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

   与时间赛跑 重拾非遗珍宝

  “对于非遗保护来说,最大的遗憾莫过于人亡艺绝。说到底,整个非遗保护,就是与时间赛跑。”全南县文化馆馆长刘军伟说。为了更好、更及时地保护非遗文化,全南县根据“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设立非遗普查专项资金,建立县乡村三级联动普查机制,组织多支专业抢救队伍,按照不漏乡镇、不漏重点项目和线索、不漏重点传承人、不漏重点村等要求进村入户蹲点抢救,先后走访了580多位民间艺人,对全县所有非遗项目建立专门的档案资料,并对所有数据进行了双重备份,建立了数字化档案库,方便及时调阅。

  为抢救和保护“赣南客家擂茶制作技艺”,全南县有关部门还制定了赣南客家擂茶的保护与传承五年保护计划。2011年,全南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对现存赣南客家擂茶制作技艺和习俗详细情况进行全面深入的普查,撰写了近3万字的《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调查表》《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调查表》《赣南客家擂茶调查报告》等文字材料。同时,积极开展擂茶制作传帮带活动,努力培养擂茶传承人、录制擂茶制作影像资料片、拍摄照片等工作,使擂茶制作更加具象化,以加强擂茶制作技艺保护,推动可持续传承工作。功夫不负有心人,2014年,“赣南客家擂茶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面对全南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资源,我们倍感责任重大。深入保护记载人类技艺传承的文化‘活化石’,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文化系统工作者责无旁贷的使命担当。”刘军伟说。经过几年坚持不懈的抢救性发掘保护,全南县的赣南客家擂茶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瑶族花棍舞、全南车马灯、全南香火龙、全南客家蓝巾帕制作技艺、全南客家熏鸡制作技艺、全南谭坊举人龙等7个项目被列入省级非遗项目名录,瑶族山歌、江坪牛灯戏、社迳蜜饯、客家茶点-全南腊子制作技艺、客家茶点-全南磨斋制作技艺等14个项目被列入县级非遗项目名录。该县现有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人,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5人,市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2人,县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4人。

  活态传承 激活传统文化

  “非遗不能只将其摆在博物馆里、展示架上,而应让它们成为现代生活中摸得着、看得见、感受得到的鲜活生命,从而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全南县文化馆副馆长王敏说,“在摸清我们的家底之后,如何让这些优秀的非遗项目更好地传承发展,成为了我们必须研究的课题。”随着一项项非遗的成功抢救,该县科学制定文化事业发展规划,大力推进传统客家文化、瑶族文化、红色文化的有机融合,努力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

  “4月29日,我去全南二中教孩子们制作擂茶,他们学得可认真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赣南客家擂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廖永传说,“在教学中,我给他们讲述赣南客家擂茶的传承历史,让他们近距离感受非遗文化,也希望他们把这项手艺传承下去。”近年来,为进一步保护传承“赣南客家擂茶制作技艺”,该县设立了龙源坝擂茶技艺传习所、雅溪擂茶馆,每年开展非遗图文巡回展、举办非遗项目培训班、免费开放非遗展厅,积极组织开展赣南客家擂茶进景区、进校园、进社区等活动,让“赣南客家擂茶制作技艺”得到传承、发展和创新。

  “这些年,随着政府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的加大,也激发起了民间艺人、社会群众对非遗的保护传承意识。”该县文化馆副馆长方贤芬对记者说,“活态传承,实际上就是人的传承,可现在的年轻人往往不了解非遗,对民间技艺和文化缺乏感知,所以就要从小加强对孩子的非遗教育,从根源上解决传承的难题。”目前,全南中学作为瑶族花棍舞的传承基地,在每届学生中挑选一批具有表演天赋和兴趣的学生组成瑶族花棍舞表演队,对其进行舞蹈基础技能培训;全南中学、全南二中、全南四小等学校被选为客家擂茶的传承基地,不定期邀请传承人前往学校给学生开展培训,为非遗带来了更为广阔的传承空间。

  “以展览、展演、展播等形式让非遗保护成果惠及大众,通过加大对非遗文化传承、保护与弘扬的力度,在全社会营造共同参与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我们一直都在努力实践。”刘军伟说。2016年到2017年期间,该县组织人员重新编排瑶族花棍舞、全南蓝巾帕、客家擂茶等特色民俗舞蹈,使其更具观赏性。2016年,全南县新编的舞蹈《情系蓝巾帕》《瑶族花棍舞》作为江西的代表节目之一赴西藏参加“春雨工程”全国文化志愿者边疆行活动。每年春节期间开展香火龙、灯火龙、黄龙、舞狮等特色民俗活动展演,通过“文化遗产在我身边”图片展、蓝巾帕制作宣传活动、擂茶制作等活动积极宣传非遗。2017年10月,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还对该县的擂茶、蓝巾帕、酿豆腐、糍粑、香火龙等非遗项目进行了录制。2018年春节期间,全南车马灯、赣南客家擂茶纷纷登上央视。

  开辟新路 搭乘旅游快车

  “我来全南,就是想尝一口地地道道的赣南擂茶。”来自广东韶关的游客周先生说,“我在电视上看到了赣南擂茶的介绍,就很想知道它的神奇味道,特意和家人一起过来体验。”

  为让全南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叫响远方,全南县乘着旅游发展的东风,将非遗融入到旅游业当中,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全南的一张名片。刘军伟说:“赣南客家擂茶制作传播基地在龙源坝镇雅溪村,现在龙源坝镇结合自身特有的自然生态景观、历史文物古迹和客家文化遗产,开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的模式,着力打造集原生态民宿、红色旅游、客家文化等要素于一体的中国客家风情小镇,非遗将作为小镇十分重要的元素绽放光彩。”

  “目前,我们组织量化了客家擂茶的制作配方,使其更具操作性。不久的将来,我们还打算将擂茶制成粉剂,包装成袋,作为当地旅游特产,让客家擂茶走得更远。”王敏说。

  全南县还在主要旅游景点开辟表演场所,安排花棍舞、擂茶舞等非遗表演节目进景区。同时还通过举办非遗晚会、安排非遗项目展演等,全方位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将客家蓝巾帕、社迳蜜饯等项目制作成宣传画册、影音制品、旅游特产等,让非遗搭乘旅游快车,叫响全国。(特约记者钟慧燕 记者王雪梅)

编辑:钟雅欢
365亚洲备用链接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3001 ICP备案/许可证号:赣ICP备05000929号-1
关于本网 联系电话:0797-8101732 新闻宣传质量监督电话/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97-8101732
365亚洲备用链接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3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