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儿郎》:客家音画 千年情怀

2018-05-18 17:44  来源:365亚洲备用链接-赣南日报

客家音画 千年情怀

——大型赣南民俗音画《客家儿郎》观后

  千年前,中原人因为躲避战乱、饥荒等多种原因,开始流转迁徙,来到南方,成了“客家人”。其实,多年来,他们早已成了“主人”,不再是客居状态。然而,人们一脉相承的关键是记忆,记忆中很大部分又是乡愁。无论走到哪里,我们都希望有一个故乡可以回去,这样的情境延续下来,成了一种传统。

  因此,大型赣南民俗音画《客家儿郎》的演出,所负载的主题非常重大,凝重而滞缓,给观众一种压迫感。这种压迫感就是历史的厚重,如磨盘,如水墨,如乡韵,如烟腾雾绕,如锥子扎心,又如大雁往复,如秋去冬来……让我们从中看到的不仅是客家人,甚至其他的乡人、古人,都有自己的来龙去脉,都有自己的迷失与传承,也有自己的发散与融合,纵横交错,完成一个区域、一个族群的独特肌理和内心独白。无论天多高地多阔,也不论家多远路多长,他们都有一个出走、分化、重聚、发展的过程。我们也会跟着剧情的演变,时而悲鸣、时而兴奋、时而满足、时而激越,最终完成心理上的共鸣和感动。从观众停不下来的掌声就能感受到这台戏的感染力和震撼力,它实实在在勾起了观众的怀乡愁绪和对客家人遥远情怀的认同感。

  《客家儿郎》共分为“序篇添丁升灯、人之初、人之子、人之夫、人之父和尾篇岁岁年年”等篇章。

  添丁升灯作为客家的古老习俗,预示着一个族群的不断发旺的需要,这种庆典仪式用大面积的红色灯笼来展示,舞者提灯游走,变化无穷,宛若游龙,气氛热烈,让人联想到,灯,就是火丁,就是心火发旺的男儿郎,就是热烈的希望。

  人之初篇,充分展现了一个人从襁褓、幼儿到少年、青年再到成年的成长过程。这个篇章最为活泼灵动,幼稚可爱,有学童在私塾里的调皮捣蛋,与授课先生的周旋,惹先生气愤,也有发奋上进等情节,背景是大型孔子教授图。接下来就是青年相恋、舟车劳顿、情郎远去和妹子盼归等情节,也特别符合乡情乡韵。

  后来的人之子篇、人之夫篇、人之父篇,无不以人的成长脉络与生活逻辑来演绎故事,说明人不管到了哪个阶段,都是希望与艰难共生、奋斗与失误共存,再碰上战乱、流离、饥荒、瘟疫以及环境的颠倒黑白,就会造成人生的悲欢离合、喜忧参半。其实,这不仅是一个人的人生经历,也是客家人特有的人生印记,更是我们多少年来遥远的共同记忆。

  本剧通过对客家人千年生活底蕴的挖掘、传统的传承、生活方式的演变与保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们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共性,展示了家国情怀、民族情怀和深情大爱。

  此剧取名“音画”,画面感随着情节的变化而变化,时而古老的客家围屋、时而赣南的山山水水,自然风光,美如仙境;时而又千亩茶园、采茶少女与少年情郎的山歌对唱,让观众情绪随着画面的起伏而变化。所有美丽的画面变化,又会随着自然天籁般的音乐转换情境。音乐的转换如同时间的纵轴,贯穿画面始终。时间与空间在舞台上相遇,既有山水的纵深感,又有沃野的平面感。这一晚,观众的情绪在这里纵横交错,穿针引线,如织如梭,而又悠然千里。最终,随着尾声的到来,观众的泪水终于成了晶莹的珍珠,洒落在大剧院的掌声中。

  “姐妹们呀欢笑呀同采茶,

  今年姐妹们哟,

  采茶九龙山呀,

  他年呀姑娘呀在谁家。"

  让我们以这段采茶歌再来唤起千年乡愁。(齐霁)

编辑:钟雅欢
365亚洲备用链接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3001 ICP备案/许可证号:赣ICP备05000929号-1
关于本网 联系电话:0797-8101732 新闻宣传质量监督电话/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97-8101732
365亚洲备用链接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3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