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圩

2018-05-25 09:46  来源:365亚洲备用链接-赣南日报

  赶圩,是客家人特有的集会方式,以特定的农历日期为约,买卖货物、亲友相聚,尽在热闹的圩日。在瑞金,每个乡镇都设有一至两三个圩场。若论其繁盛,我的家乡瑞金九堡圩算得一个。

  九堡圩是瑞邑第一圩场,早在宋朝初年,这里就设有圩市,以方便乡邻互通有无,进行贸易往来,满足生活所需。因圩场紧靠坝溪河边,原称为坝溪圩。圩中店房鳞次栉比,街道纵横交错,有圩尾街、寮子街、狭井街、庙前街、鳅鱼街、柴行街、新店前街等。每月的农历二、五、八日定为圩日。每逢圩日,九堡周边的沙洲坝、云石山、万田、岗面,还有于都县沙心乡等地的客商,均会前来做生意。年长月久,人口繁衍,物阜民丰,坝溪圩逐渐形成一个规模宏大的商贸集散地。

  一九五八年,九堡组建了人民公社,社政府就设在坝溪大队的西关小学,其东面百米开外,便是圩场,自此坝溪圩改名为九堡圩。

  到了圩日,圩场中热闹非凡,来自四面八方的群众络绎不绝,他们或肩挑手提土特产品前来销售,或选购生活必需品,或闲逛散心。上午九点左右,圩场的各条街道上就已经挤满了赶圩的民众,各个店铺、行当,各种各样的商品应有尽有:日杂百货、禽兽水产、肉品蔬菜等,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从早晨到下午二点左右,人头攒动,摩肩接踵,货主的吆喝声,顾客的讨价还价声,人们的招呼声与闲谈嬉笑声,加上近年来兴起的各个店铺门口播放的招揽生意的音响,相互交融,此起彼伏,显得相当嘈杂。当然,各种货物的交易量也相当大。直到傍晚时分,喧嚣了一天的圩场才慢慢恢复平静。

  一九九四年,九堡撤乡设镇,镇党委对九堡圩古街坊店铺重新规划,建筑起规模空前的商住楼,拓宽和增添了几条街道,店面和市场的面积增了近十倍。不久,又在坝溪牛岗河坝建设起两万五千平方米的商业城,一二楼为服装布匹卖场,三楼以上为住房。与之平行的东边建起了同等长度的圩寮子,号称“美食一条街”。这条街两边一字摆开,尽是经营特色小吃的点心锅子、酒桩、豆腐桩子。老板们在各自租下的桩位内,各显神通,推销各色美食:有卖客家糯米水酒的,卖煎豆腐、焙豆干的;有卖油炸糯米条、油叉糕、烧鱼子、薯包、芋包的;有蒸红薯叶子米馃、艾米馃、鳅鱼菜米馃、饭包肉丸卖的;有煮石灰米冻、米果子、汤圆子、牛杂牛肉汤卖的。真是五花八门,色香味诱人。不仅前来赶圩的人大都要一饱口福,许多城里人还会特地乘车来美食街解馋呢。

  我的老家距圩场约两里路,早年间种田时,也时有农副产品出售,如菜秧、红薯苗、红薯、红薯粉、花生、仔猪、鸡犬等。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一个春天里,我割了一担丰菜心与菜头,一早挑到菜市场去卖,平均只卖五分钱一斤,林林总总才收三元左右,拿来与现在瑞金城内的价格相比,仅能买回一斤菜头。对比之下,真是感慨万千。

  赶圩,是乡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管是年轻小伙、靓丽姑娘,还是银发老人,圩日,都是乡民最美好的期盼。一些水果、蔬菜小贩,在圩上几十年如一日不间断做生意,有的年老做不动了,还会交接给下一代做。在公社化大集体生产年代,离圩近的农民,会利用上午收工后的个把小时休息时间,心急火燎地往圩上赶,或购心仪之物,或买油盐酱醋,或喝上两碗水酒。离圩远的,向小队长请个假,也要去圩上转几圈。农民们常说:“十天才三圩,赶半天圩,不过少赚几个工分,冇要紧。”

  如今的九堡圩,商铺遍地开花,街道宽敞洁净,市场分门别类,百货排列有序,近来还开设了许多小型超市,商家有经营之所在,顾客有购物之便利,互惠互利,其乐融融。昔日的坝溪圩,已经成为瑞金西部的一颗璀璨明珠。(钟明山)

编辑:钟雅欢

客网微视

365亚洲备用链接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3001 ICP备案/许可证号:赣ICP备05000929号-1
关于本网 联系电话:0797-8101732 新闻宣传质量监督电话/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97-8101732
365亚洲备用链接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3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