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县区枧田村:政好人勤 气象更新

2018-06-28 11:30  来源:365亚洲备用链接

  碧波荡漾的平江水,行至赣县区吉埠镇枧田村时,弯曲成一道美丽的弧线;近处青山如黛绿水含烟;河岸边,白墙红瓦瓜果飘香。村民往来种作,绘成了一副自然、和谐、美丽的田园山水画。

图为赣县区吉埠镇枧田村荷花池。彭文芳 摄

  在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富裕新农村的进程中,赣县区当地基层干部带着政策、带着真感情,伏下身去为民办实事。随着一户户村民的脱贫致富,一个个产业的兴旺发展,一件件惠民措施的落地执行,一个富裕和谐宜居的秀美乡村在眼前渐渐清晰。

  倾心帮扶助脱贫

  错落有致的民居点缀山间,宽阔平坦的村道迂回蜿蜒,晨光下的枧田村处处生机盎然。

  迎着晨辉,村民邓经海赶着自家20多头黄牛到山谷吃草,又背起割好的鲜嫩青草到屋后鱼塘喂鱼,看似平凡的劳作,却树起了脱贫的模范形象。

图为脱贫模范邓经海正在喂鱼。卢小雪 摄

  邓经海家原本家底就薄,在几年前突遭变故后,夫妻俩一撅不振,家庭越来越贫困。2016年,邓经海一家被列为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户。从那以后,帮扶干部数次上门了解情况,给邓经海量身定制了一套“脱贫方案”。在帮扶干部的鼓励下,邓经海和妻子按照方案,充分利用山中的自然资源,养了牛、鱼、鸡鸭,种上了脐橙柚子,一年四季都是邓经海丰收的季节。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勤劳的夫妻俩,脚踏实地的走出了一条脱贫之路。“这几年真是太感谢政府了,我现在每年产业奖补就能拿到4000多元,去年想扩大养牛规模却缺少资金,帮扶干部得知后积极协调帮我申请了8万元的产业信贷通。我一定好好干,把日子越过越红火。”邓经海感激的说道。

  经过政府的帮扶和自身的努力,邓经海一家在2017年实现脱贫摘帽。“脱贫不脱政策,我们会一直关心他的生产生活。”吉埠镇枧田村第一书记李伟介绍道:“他们夫妻凭着努力,日子越过越好,这是对我们扶贫工作最大的鼓励。”

  扶持产业谋发展

  青山秀水间,300亩蔬菜大棚沿着国道铺展开来,显得格外引人注目。大棚里各式瓜果蔬菜,成了村民增收致富的“大产业”。

  就在几年前,能人吴福华看中了蔬菜产业前景,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把枧田村里的土地资源集中起来,建立起了这个蔬菜基地。

  最初,由于缺乏技术和销路不畅等原因,蔬菜基地收益并不乐观。

  2016年,村两委把党小组建在蔬菜基地上,邀请了专业的种植技术员到基地指导,并通过“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制度,形成“党组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致富联合体。

  “原来我因为要照顾家人,不能去县城务工补贴家用。现在可好了,我每天在家门口的蔬菜基地干农活,仅此一项每月就有2000多块钱的收入。”在蔬菜基地清除杂草的贫困户王三凤介绍。一年四季,附近的村民都可以在家门口这个蔬菜基地务工,除了土地租金和务工的工钱,每年年底合作社的村民都能拿到一笔不少的分红。

  “我们看中了吴福华的能力,更看中了蔬菜基地的发展潜力。这几年,我们对蔬菜基地给予了政策支持,现在蔬菜基地产量高、质量好,销路更是不用愁。”枧田村书记邓发华介绍道。近年来,枧田村塑造带富先锋,通过加大村级投入,增强发展支撑,大力发展合作社。有效发挥合作社党支部培养能人、发展产业、致富百姓的作用,创新“电商+远程教育”发展模式,实现惠农、惠民、惠商。

  在政府搭建的电商平台上,蔬菜基地原生态无污染的有机蔬果好评不断、供不应求,去年销售额达到300多万元,吴福华成了村里大受欢迎的致富先锋。

  惠民设施暖人心

  站在枧田村委会楼顶,微风夹杂着花香轻轻抚来,池塘里一池荷花青翠绯红、老人们悠闲地在池中小亭纳凉、幸福广场上响起的轻音乐不绝于耳,夕阳下的枧田村一片幸福祥和……

图为枧田村荷花池幸福广场。彭文芳 摄

  近年来,枧田村注重民生设施的建设。已建起了一所“三合一”村级活动场所——村社区服务中心,高标准打造了集综合便民服务、党性体验教育、扶贫培训基地、村民议事、三留守关爱中心、农家书屋、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示范村部,升级了村精准脱贫便民服务工作站、扶贫工作室,为贫困户和村民办事服务变得更便捷、更高效、更通畅。

  “没有书屋的时候,我们放了学就和小伙伴出去玩或者看电视,没有看书的习惯,而且也没有什么喜欢的书。自从村里建了农家书屋,我们就多了一个去处,多去几次就爱上了看书。”枧田村小学的学生戴赞美开心地说道。

  位于村委会二楼的农家书屋,免费为村民开放,各类书籍与良好的阅读环境吸引了众多村民。这些书籍,犹如精神的火炬,点燃了村民阅读的热情;又如灯塔,照亮了农村的文化生活。

  “原本村里面环境差,现在不仅建设的漂亮,而且还特别干净,出外务工的人,回来都说枧田大变样,乡风民风变好了。”枧田村村民庄小华说。

  为深入实施农村环境整治,枧田村根据镇里统一部署,积极探索“123”农村清洁工程模式。每个村落社区都建立了1个环境卫生保洁公约;开展“门前三包”和承包户保洁情况评比;织密邻里乡亲微信网、农村党员责任网和垃圾分类收集网。同时,在村里的每个角落都合理放置了垃圾桶、垃圾箱,并引进专业化保洁公司,实现了保洁队伍的职业化、垃圾清运的常态化、管理垃圾的标准化,形成了“户集中、村收集、镇处理”长效管理机制。

  如今,“干干净净、漂漂亮亮、井然有序、和谐宜居”的美丽枧田正在绘就。(卢小雪

编辑:陈洪明
365亚洲备用链接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3001 ICP备案/许可证号:赣ICP备05000929号-1
关于本网 联系电话:0797-8101732 新闻宣传质量监督电话/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97-8101732
365亚洲备用链接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3001